弟弟的小斗篷:談尿道下裂

「新生兒檢查的時候醫師說寶寶有尿道下裂的狀況,這是什麼意思?該怎麼辦呢?」

先講結論:尿道下裂是男性常見的泌尿道先天性異常,需要手術治療以改善排尿功能,大約四到六個月即可接受矯正手術。

什麼是尿道「下裂」?

尿道下裂是很常見的先天性異常,發生率在125分之一左右。小男生的陰莖是由三條「海綿體」所組成,在背側是兩條「陰莖海綿體」,而在腹側則是由一條包覆著尿道的「尿道海綿體」所構成。所謂「下裂」的意思是尿道腹側(下方)有缺損,沒有完全形成「管狀」的結構,導致尿道開口異常。而異常的程度又可以用不正常尿道開口的位置來做分類,從最輕微(開口仍在龜頭上只是較靠近冠狀溝)、中等(開口在陰莖的中段)到最嚴重(開口在陰囊處甚是在會陰部,合併陰囊發育的異常)各種狀況都有可能發生。

如何診斷尿道下裂?

尿道下裂是靠外觀診斷,只要尿道開口沒有在正常的位置即可判定為尿道下裂。外觀上除了不正常的尿道開口位置之外,還有兩個特徵,第一個是包皮分布的異常:由於靠近尿道的組織發育異常,連帶影響包皮在陰莖的背側(上方)較多,腹側(下方)較少,而且呈現「斗篷」狀;第二個是陰莖的腹側會有纖維化的組織將陰莖往下拉,造成勃起的時候往下彎曲的狀況。另外,嚴重、開口在陰囊或甚至會陰部的尿道下裂病患,會造成陰囊的外觀有「中分」的狀況。

尿道下裂會有什麼影響?需要治療嗎?

尿道下裂由於尿道開口沒有在龜頭的最前端,所以會影響到排尿跟射精的功能。如果開口很接近正常,排尿時可以往前噴,不會往下滴,可以站立小便,則其實不需要特別治療。反之如果尿道開口離龜頭太遠,小便無法往前噴,或者在外觀上有嚴重的異常,則強烈建議要接受矯正治療,以免影響兒童心理的發展(和其他人不一樣)以及後續社交及婚姻、生育的功能。

尿道下裂要怎麼治療呢?小朋友這麼小開刀安全嗎?

尿道下裂需要做尿道重建手術,因為缺損嚴重度及長度不一所以手術方式各有不同。原則上越靠近正常位置手術方式越單純、離龜頭越遠、會陰越近則因為中間缺乏的組織越多所以手術較為複雜,有時候還會需要兩階段的手術矯正,甚至需要用到口腔粘膜移植。

至於矯正手術施行的年齡,一般而言建議四到六個月以上就可以接受手術,是因為尿道下裂需要用旁邊的組織(龜頭、陰莖組織、包皮)來做尿道的重建,而這個年齡已經有足夠的組織來進行重建。但是矯正手術最好能夠在兩歲到兩歲半之前完全完成,因為年齡再大的話可能會影響到社交的發展,或者在心裡留下陰影。

至於小朋友手術及全身相關的風險,請參閱如何準備手術一文。

尿道下裂開完刀要怎麼照顧?

通常尿道下裂手術開完刀之後會需要住院觀察,手術後會在尿道中留一條矽膠的導尿管,讓尿液不要直接沖刷剛剛縫合好的地方,由於每個病人的狀況不一樣,導尿管留置的時間可能從數天到兩週不等。手術之後會用敷料將陰莖包覆起來,在住院期間每天會由醫師或護理師進行傷口的沖洗清潔但是不會把敷料打開,大概三天左右會再進手術室把敷料移除,之後的照顧大概就是清潔之後塗抹抗生素軟膏。陰莖上的縫線是可吸收的縫線,會隨著時間慢慢水解脫落,除非太久了仍沒有脫落否則不需要拆線。

矯正手術有沒有什麼併發症?

一般而言,越嚴重的尿道下裂需要越複雜的手術(甚至需要分階段),而可能的併發症也較多。最常發生的併發症如下:

尿路瘻管:重建的尿道因為傷口感染或癒合不良,有不正常的漏洞與皮膚相接,通常開完刀、拔掉導尿管後才會發現,有時候在手術後很久才跑出來。小便的時候雖然絕大部分的小便可以往前噴,但是有些小便會從漏洞冒出來往下滴,小便時需要用手按住漏洞。解決方式為再一次手術修補漏洞,由於希望疤痕穩定之後再進行手術,所以修補手術會在前一次手術之後半年左右進行。

尿道口或縫合處狹窄:可能因為傷口癒合時血液供應不良、結疤所造成,通常在開完刀一段時間之後才會發現。嚴重的話會造成解尿困難。解決方式為手術矯正。

追蹤我的專頁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